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实验队伍  实验教学  实验条件  实验管理  教学改革  实践创新  科学研究  实验图库  下载中心  互动平台 
 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 
 实验课件 
 实验视频 
 实验课表 
 电子教案 

 
当前位置: 首页>>作物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电子教案>>正文
作物栽培学(I)2级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I2

课程编号

101A2017

总计:32学时

讲课:32学时

学 分

2

课程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

理论课()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杜天庆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农学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树立学农、爱农思想;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其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学会进行作物栽培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主要教学

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解、多媒体课件、课堂提问、课堂讨论

教学

重点与难点

点:

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②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掌握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了解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掌握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⑤掌握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⑥掌握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大豆栽培技术。

掌握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⑧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

①掌握小麦分蘖的规律;各项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③谷子栽培技术的应用。

④高粱抗旱耐涝的形态和生理原因。

⑤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

⑥制订一套大豆高产技术方案。

⑦花生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⑧棉花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教学进程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1次课

2次课

3次课

小麦概述、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小麦产量形成与品质、小麦栽培技术

北方小麦几种专项栽培技术

2

2

2

重点掌握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掌握小麦栽培技术。

4次课

5次课

6次课

7次课

玉米概述、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产量、品质

玉米栽培技术

专用玉米栽培技术

2

2

2

2

重点掌握玉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的主要生育特点及其栽培上的管理措施和主攻方向

8次课

谷子

2

了解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9次课

高粱

2

高粱抗旱耐涝的形态和生理原因

10次课

11次课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马铃薯产量、品质、栽培技术

2

2

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

12次课

13次课

大豆概述、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大豆产量品质形成和栽培技术

2

2

根瘤固氮特点;固氮与氮肥试用的关系。

14次课

15次课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花生栽培技术

2

1

花生清颗

15次课

16次课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棉花栽培技术

1

2

棉花叶枝和果枝的区别,现蕾开花结铃规律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2

2.主要参考资料

①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②曹卫星主编.作物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③李建民主编.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④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⑤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⑥杨守仁等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⑦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月第1










教案(章节备课

章 节

第一章 小麦


周次

1-3

课时数

6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小麦阶段发育与器官建成的关系,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能在生产中简单应用栽培技术。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掌握小麦分蘖的规律;各项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1 概述(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辅助手段:分蘖结合实验进行讲解;穗分化结合实验和挂图进行讲解。






§3 小麦的产量形成与品质(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世界小麦生产概况;我国小麦生产概况;小麦的起源与分类;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


一、小麦的一生

生育期、生育时期、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及栽培技术主攻的方向。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

春化阶段、光照阶段、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三、种子构造与萌发出苗

四、根、茎、叶的生长

根系的形成与分布;根系的功能;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茎的生长;茎秆特性与穗部生产力和抗倒伏力;影响茎秆生长的因素;

叶的建成与衰老;叶片分组及其功能(近根叶组、茎生叶组)。

五、分蘖规律与成穗

分蘖的发生;分蘖的成穗。

六、穗的结构与穗分化

七、子粒形成与灌浆

抽穗、开花和受精;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熟相与粒重;影响子粒生长的环境因素。


一、小麦的产量形成

小麦产量构成;群体结构及其调节;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小麦的源、库关系。

二、小麦的品质

小麦品质性状分类;小麦子粒蛋白质的积累;影响小麦品质的环境因素。

















分蘖重点讲授


§4 小麦的栽培技术(1学时)

§5 北方小麦几种专项栽培技术(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一、麦田整地技术

整地的两个环节;整地的作用;整地的质量要求

二、播种技术

选用良种和种子处理;适期播种(确定适宜播期的依据);合理密植。

三、施肥技术

小麦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施肥技术

四、灌溉技术

小麦对水分的需求;灌溉技术(补充讲授山西高产小麦的五水灌溉)。

五、田间管理(苗期、中期和后期管理)

六、收获:收获适期


一、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精播的主要特点及理论基础;精播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二、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三、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四、春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五、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播前准备和播种;田间管理)



本章思考题


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根据各区的生态特点种植何种类型的专用小麦?

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

3.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

4.简述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5.简述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6.简述小麦小穗、小花退化的规律及退化原因。

7.叙述小麦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过程及影响子粒生长的因素。

8.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是什么?

9.简述小麦合理群体群体结构的内容。

10.什么是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简述生产中建立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三条途径。

11.简述小麦品质性状的分类、指标和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

12.简述小麦的需水规律和灌溉技术。

13.简述冬小麦苗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调控目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4.简述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15.如何根据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特点确定栽培技术?




主要

参考资料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2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曹卫星主编.作物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建民主编.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5.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6.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7.杨守仁等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8.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月第1


课后反思

重点掌握小麦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以及栽培技术上的主攻方向;掌握小麦分蘖和成穗的规律;掌握确定小麦适宜播期的依据。


章 节

第二章 玉米

周次

4-7

课时数

8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高产栽培技术,了解优质专用玉米的品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并能够用所学理论指导玉米栽培。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难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1 玉米概述(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2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学时)

一、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二、玉米的分类

籽粒特征分类: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有稃型、甜粉型

生物学性状分类:生育期分类和株型分类

其他分类

三、玉米生产概况

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中国玉米发展概况:我国玉米的分布特点;6个玉米产区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玉米的一生;玉米的生育阶段(三个生育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以及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生育期和生育时期(7个生育时期)。

辅助手段:结合不同穗型标本和到标本区进行实地观察


教学方法:讲授法


§3玉米栽培技术(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4专用玉米的品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2学时)


二、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根: 胚根、节根(地上节根---气生根、地下节根---次生根)

茎:茎的发生、茎的形态与生长、茎的功能

叶:叶的形态特征

叶的分组与功能 基部叶组

下部叶组

中部叶组

上部叶组

三、玉米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建成

花序的形态与分化过程;种子构造及其形成

四、玉米器官间的同伸关系

叶片与其他营养器官的同伸关系;叶片与穗分化期的对应关系

五、玉米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光照、温度。

六、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光能利用及其限制因素;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源、库、流与产量形成。


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

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

玉米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

旱作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高油玉米栽培技术;糯玉米栽培技术;甜玉米栽培技术;爆裂玉米栽培技术;青饲青贮玉米栽培技术;优质蛋白玉米栽培技术;高淀粉玉米栽培技术;

笋玉米栽培技术。


本章思考题

1.玉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什么?分析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

2.简述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种植方式。

3.普通玉米高油化管理中应该注意什么?

4.玉米的生育时期、运动细胞、播种量、圆锥花序、肉穗花序、灌水的两个关键时期等。

5.玉米的分类

主要

参考资料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2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曹卫星主编.作物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建民主编.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5.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6.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7.杨守仁等主编.《作物栽培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8.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月第1

课后反思

本章要求同学门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高产栽培技术,了解优质专用玉米的品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并能够用所学理论指导玉米栽培实践。

章 节

第三章  谷子


周次

8

课时数

2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谷子栽培技术,了解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了解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难点:谷子栽培技术的应用。


§1概述(0.5学时)

§2 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0.5学时


谷子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谷子生产概况与种植区划;

谷子的起源与分类。

一、谷子的生育进程

谷子的生育进程包括三个阶段。

二、谷子的生长发育

谷子根系、茎、分蘖、叶的形态特征;谷子穗的结构和幼穗分化过程;“胎里旱”、“卡脖旱”和“夹秋旱”的概念。

三、谷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水分、光照、养分和土壤。重点讲授水分,掌握谷子的需水规律。



§3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0.5学时)

§4谷子的栽培技术(0.5学时)

一、谷子的产量形成:谷子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过程,谷田叶面积动态变化。

二、谷子的品质:评价小米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环境因素对谷子营养品质的影响。



轮作、土壤耕作、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本章思考题

1.简述谷子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评价小米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3.环境因素对谷子的营养品质有何影响?

4.简述谷子需水规律。

5.简述谷子栽培技术要点。


主要

参考资料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2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曹卫星主编.作物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5.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6.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月第1


课后反思

掌握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了解谷子的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掌握谷子栽培技术。


章 节

第四章  高粱


周次

9

课时数

2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发展高粱生产的经济意义;了解高粱的起源、分类和生产概况。掌握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掌握高粱的栽培技术。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高粱抗旱耐涝的形态和生理原因。


§1概述(0.5学时)

§2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3高粱的栽培技术(0.5学时)

高粱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高粱的起源与分类;世界和我国高粱生产概况。


一、高粱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生育期变幅较大,80~190天。

生育时期:苗期、拔节期、挑旗期、抽穗开花期和成熟期。

三个生长阶段

二、高粱器官形态与建成

根系的通气组织、茎秆的特点(白色蜡粉)、叶的形状和中脉颜色、穗、自立形成与成熟(开花时间)。

三、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干物质的积累呈S型曲线;高粱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过程就是产量形成的过程。干物质积累决定生物产量,分配决定经济系数。

四、高粱的品质:不同栽培目的要选用不同类型的品种。

五、高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与矿质营养。

轮作倒茬、播种保苗、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




本章思考题

1.分析高粱抗旱耐涝的形态和生理原因。

2.简述高粱合理密植的增产原因及合理密植的原则。

3.简述高粱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主要

参考资料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2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4.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课后反思

高粱抗旱耐涝的形态和生理原因重点掌握。


章 节

第五章 马铃薯


周次

10-11

课时数

4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了解马铃薯的产量形成特点;了解不同用途马铃薯对品质的要求;掌握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要点;理解马铃薯退化的原因及防治退化的途径;了解健康种薯的生产程序。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


§1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学时)









§2 马铃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0.5学时)

§3马铃薯的栽培技术(1学时)



§4马铃薯病毒病害及防治途径(0.5学时)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根:由块茎发生的为须根系,由种子繁殖的为直根系。

茎: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块茎。

叶:单叶、羽状复叶。

花:自花授粉,雄蕊5枚,抱合中央的雌蕊。

果实与种子:与块茎区分开来。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六个生育时期:芽条生长期、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

三、马铃薯块茎的休眠

自然休眠、被迫休眠和打破休眠。

四、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和营养。

一、马铃薯的产量形成

产量形成特点。

淀粉积累与分配。

二、马铃薯的品质:掌握不同用途马铃薯的品质要求。

一、常规栽培技术:轮作换茬、整地与施肥、选用良种、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

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三、间作套种:薯粮间作套种、薯棉间作套种、薯豆间作套种、薯菜间作套种


、病毒病害的种类及发病条件

二、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

选育抗病毒的优良品种;

对已感病的优良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生产脱毒种薯;

其他途径。



本章思考题

1. 马铃薯的根系发生和分布特点有什么?

2. 什么是马铃薯块茎的顶端优势?生产上应如何利用它?

3. 叙述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的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

4. 叙述马铃薯块茎休眠的原因及休眠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5. 根据马铃薯块茎芽眼分布的特点,说明选用种暑和切块的方法。

6. 不同用途马铃薯的品质指标有哪些?

7. 叙述马铃薯合理密植的依据和方法。

8. 叙述马铃薯的需肥特点和施肥方法。

9. 叙述马铃薯种薯催芽的作用和方法。

10. 马铃薯产量形成有哪些特点?

11. 叙述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


主要

参考资料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2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4.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课后反思

了解马铃薯的根系发生和分布特点;了解马铃薯块茎的顶端优势;掌握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的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了解马铃薯块茎休眠的原因及休眠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了解马铃薯的产量形成特点;了解不同用途马铃薯对品质的要求;了解马铃薯块茎芽眼分布的特点;掌握选用种薯和切块的方法;掌握马铃薯合理密植的依据和方法;掌握马铃薯的需肥特点和施肥方法;掌握马铃薯种薯催芽的作用和方法;理解马铃薯退化的原因及防治退化的途径;掌握健康种薯的生产程序。


章 节

第六章  大豆


周次

12-13

课时数

4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了解大豆的起源、分布和我国的种植区划,掌握大豆根、根瘤、固氮作用、茎、叶、花和花序、荚以及大豆的结荚习性与栽培类型,了解大豆对光、温、水、矿质营养和土壤条件的要求,掌握大豆栽培技术。了解其他豆类作物和豆科饲料绿肥作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大豆栽培技术。

难点:制订一套大豆高产技术方案。


§1概述(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2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学时)












§3大豆的产量形成和品质(0.5学时)


一、 大豆的起源及分布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

中国大豆的主要产区

南方大豆两熟区: 春播、夏播或11月播种,次年3-4月收获。

山西北部属于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区;山西南部属于黄河流域夏大豆区。

二、 大豆生产概况

大豆是当今世界第五大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是近几十年来种植面积增加最快,产量增长最多的作物。

讲授世界大豆生产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

大豆大面积平均产量3000kg/hm2400/亩)。

三、 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营养价值、工业利用、其他用途(饲料、轮作制中的地位)


一、大豆的形态特征

根:主根、支根、根毛 属于直根系。

根瘤:主根和支根上生有较多的根瘤,主要分布在20cm以上的土层中。根瘤丛生或单生,呈球状。

根瘤的特点:4个特点。

茎:主茎、分枝,大豆幼茎有绿色和紫色两种,绿茎开白花,紫茎开紫花。

掌握分类

叶:子叶、单叶、复叶

花和花序:总状花序;花冠的颜色;自花授粉

夹和种子:小粒种、中粒种、大粒种

二、大豆的类型:按照结荚习性和栽培类型划分。

三、大豆的生长发育:大豆的一生从种子萌发和出苗鼓粒成熟。

一、大豆的产量形成

产量构成因素四个:单位面积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每株荚数是变异较大的因素。

二、大豆的品质

籽粒蛋白质、油分的积累与品质的关系

影响积累的因素:气候条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播种期、施肥、灌水、茬口、病虫危害。


备注:


§4大豆的栽培技术(1学时)


一、轮作和耕作

大豆茬是轮作中的好茬口,大豆忌重茬和迎茬;平播大豆、垄播大豆的土壤耕作和三垄栽培法。

二、施肥:基肥、种肥和追肥。

三、播种:重点讲述确定大豆种植密度的原则。

四、田间管理:间苗、中耕、化学锄草、防治病虫害、灌溉和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五、收获:收获时期和收获质量。

六、夏大豆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


本章思考题

1. 试述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 中国大豆的主要产区有哪些?

3. 试述大豆籽粒产量较小麦、玉米产量低的原因。

4. 试述大豆的结荚习性类型。

5. 试述大豆与光照的关系,在生产中应如何利用这种关系?

6. 如何给大豆合理施肥?

7. 大豆种植为什么忌连作?

8. 试述大豆固氮与氮肥施用的关系。

9. 试述影响大豆品质的因素。

10. 试述夏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试述夏大豆“三早一密”栽培技术。



主要

参考资料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2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4.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课后反思

大豆固氮与氮肥施用的关系。


章 节

7章 花生


周次

14-15

课时数

3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花生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及我国生产概况,掌握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花生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1概述(0.5学时)

§2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辅助手段:标本区观察植株形态

O/L比率:指油酸和亚油酸的比率。

红衣:红皮花生的种皮(红衣)含有大量的凝血脂类,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缩短出血、凝血时间,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已用于生产止血宁针剂、宁血糖浆、血宁片等。

花生产区:北方大花生区(山西省南部属于此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早熟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


一、花生的品种类型 交替开花亚种 普通型

龙生型

连续开花亚种 多粒型

珍珠豆型

花生开花型 连续开花型 确定开花型以主茎是否开花作为主要依据。

交替开花型 理解二者的概念。

二、花生种子和器官的生长发育

(一)种子

种子形状可分为椭圆形、三角形、桃形、圆锥型和圆柱形五种。

按百仁重大小可把花生分为:大粒品种(80g以上);中粒品种(50-80g);小粒品种(50g以下)。

普通型大粒品种的百仁重可达100g左右,而一些珍珠豆型品种百仁重不足50g。在两室荚果中,一般前室种子(通称先豆)较后室种子(通称基豆)发育晚,重量轻。

(二)根和根瘤

根属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根瘤:重点讲授根瘤的形成和固氮特点。

(三)分枝:花生开花结果的主要部位是第一和第二对侧枝。

株型指数的概念:花生第一对侧枝的平均长度与主茎高度的比值。根据株型指数的不同,可把花生划分为:蔓生型(2左右)、半蔓生型(1.5左右)、直立型 (1.1-1.2)。

(四)叶

花生的叶可分为不完全叶和完全叶两种。花生的真叶为四小叶的羽状复叶,由托叶、叶枕、叶柄、叶轴和小叶片组成。

贮水细胞:与花生的抗旱性有关。

感性运动:感夜运动、向阳运动

(五)果针

果针的概念:当卵细胞受精后,子房基部的一部分细胞开始分裂、伸长。

备注:





§3花生的栽培技术(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大约在开花后4-6天,即形成明显可见的子房柄。子房柄连同其先端的子房合称果针。

果针形成对温度的要求:最适温度为25-30℃。

影响果针入土的因素:果针穿透能力;土壤阻力;果针着生位置的高低

(六)荚果

荚果发育的两个时期;荚果膨大形成期;荚果充实期或饱果期

荚果的三个类别:幼果、秕果、饱果

影响荚果发育的因素: 黑暗、机械刺激、水分、氧气、结果层矿质营养、温度、有机营养的供应情况。

三、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其特点

种子萌发出苗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


一、 清颗

概念:指花生基本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时,将幼苗周围的表土扒开,使子叶直接曝光的一种田间操作方法。

作用:三点。

时间:基本齐苗时进行。

深度:以子叶出土为度,不宜过深。

二、 中耕锄草

三次。第二次在团棵时进行。团棵概念:指花生主茎上已出现四条侧枝呈十字型排列,大约在始花前10-15天。

三、 培土

培土的作用、技术;讲授ANM栽培法。

四、 麦田套种花生栽培要点:从九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章思考题

1. 花生四大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2. 何为花生连续开花和交替开花?

3. 花生根瘤的形成和固氮特点是什么?

4. 简述花生分枝发生的规律和株型指数的概念。

5.简述花生荚果发育过程。影响荚果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6.花生清颗和培土的作用和技术是什么?

7.麦田套种花生栽培要点有哪些?


主要

参考资料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2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4.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课后反思

花生果实是长在茎上,而不是长在根上;掌握花生清颗。


章 节

8章 棉花


周次

15-16

课时数

3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掌握棉花的生育特性和各生育阶段的特点;掌握棉花腋芽的分化发育规律及分枝形成特点;掌握棉花叶枝和果枝的区别;掌握棉花现蕾、开花的一般规律;掌握棉花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及减少蕾铃脱落的措施;掌握棉花专项栽培技术。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难点:棉花栽培技术的综合应用。


§1概述(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一、棉花的起源与分类

陆地棉(细绒棉):中美洲墨西哥的高地及加勒比海地区。

海岛棉(长绒棉):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

中棉 (亚洲棉):印度大陆。

草棉 (非洲棉):非洲南部。

二、国内外棉花生产概况

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植棉,主要集中在 亚洲:棉田面积62%,总产占64%

美洲:棉田面积26%,总产占24%

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世界棉花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新疆、山东、河南、江苏、河北、湖北、安徽七省是我国的主要产棉省。新疆棉区棉田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三、我国棉区的划分

南方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 各区的主要气候特点和耕作制度特点重点,

华南棉区 同时了解山西棉区的划分。

黄河流域棉区

北方棉区 西北内陆棉区

北部特早熟棉区



§2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一、棉花的生育特性

无限生长习性,株型具有可塑性;

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结铃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喜温好光性;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

二、棉花的生长发育

(一) 棉子及其萌发和出苗

概念:棉子的构成;光子、毛子;露白、发芽、出苗。

萌发出苗的条件:水分、温度、氧气。

(二) 根系的建成: 发展期、生长盛期、吸收高峰期、活动机能衰退期

(三) 茎、枝的形成与生长

棉花果枝与叶枝的区别(9点)。

概念:腋芽、一级腋芽、二级腋芽;亚果、亚果枝。

(四)叶的生长和生理功能

讲述子叶、先出叶和真叶的区别;了解叶的出生与生长规律。

(四) 现蕾、开花授精、棉铃和棉子的发育

棉铃发育过程的三个阶段:体积增大期、棉铃充实期、脱水成熟期

棉纤维的发育:纤维伸长期、纤维加厚期、纤维捻曲期

概念:纵向间隔、横向间隔、同位蕾、邻位蕾、红茎比、现蕾圆锥体模式、花冠颜色的变化

三、棉花的生育时期与生育特点

(一)生育期:中熟陆地棉品种为126~135天,早熟陆地棉品种为105~115天。

(二)生育时期: 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

(三)生育阶段: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重点讲授各阶段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主攻方向。

四、棉花的蕾铃脱落

(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 落蕾与落铃的比例

蕾铃脱落的日铃

蕾铃脱落的时期

蕾铃脱落的部位

(二)蕾铃脱落的原因------光照、水分、温度和肥料四个方面讲解。

(三)增蕾保铃,减少脱落的途径——-三条途径

一、棉花的产量形成

(一)棉花经济产量的构成:经济产量是指子棉或皮棉产量。



§3棉花的产量形成和品质(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皮棉(kg/hm2=单位面积总铃数(个/ hm2)×平均单铃重(g)×衣分(%/1000

影响单位面积铃数的因素:地力水平、种植密度、水分

概念:单铃重、衣分、皮棉、籽棉、衣指、子指。

(二)棉花成铃时空分布与优化成铃

伏前桃:715日前所结的成铃

三桃 伏桃:  716日至815日间所结的成铃

秋桃:    816日以后所结的有效成铃 ( 早秋桃、晚秋桃)

与产量的关系:伏前桃品质较差,占10%;伏桃是构成产量的主体,占60%

早秋桃占20%;晚秋桃占10%

优化成铃:纵向分布、横向分布

二、棉花的品质

(一)品质的概念与指标

原棉品质 :遗传品质、生产品质

棉纤维的内在品质指标:长度、强度、细度、成熟度。

(二)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因素:品种遗传特性、环境因素、栽培技术、病虫危害收摘、收购与加工。



本章思考题

1.我国划分为哪几大棉区?

2.简述棉花的生育特性和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

3.试述棉花腋芽的分化发育规律及分枝形成特点。

4.棉花根系的形态、构造和建成过程如何?

5.简述棉花叶枝和果枝的区别。

6.何为棉花圆锥体?试述棉花现蕾、开花、结铃的规律。

7.棉铃的发育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什么?

8.何为棉花“三桃”?“三桃”在产量构成中有何作用?

9.试述确定棉花种植密度的原则和我国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简述棉花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10.棉花整枝的作用是什么?整枝包括哪些内容?

11.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具有哪些调控效应?试述棉花的缩节胺化学调控技术。

12.叙述棉花“密、早、矮、膜”栽培技术体系的特点。


主要

参考资料

1.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月第2

2.王璞主编.农作物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本校自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4.王树安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课后反思

叶枝和果枝的区别重点讲解。















关闭窗口
【九州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植物生产类教学实验中心 2013 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   电话:0354-6288344   邮编:030801